世界最新:指挥部的女儿
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赴乌什融媒体采访团
这是10多年前,一位新疆女学生和衢州援疆干部在乌什的一段对话:
(相关资料图)
“叔叔,您能帮帮我吗?我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,但因为交不起学费,可能要辍学。”
“别担心,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,是党和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,我们一定会帮助你完成学业!”
相隔万里,情在咫尺。就是这句诺言,改变了新疆姑娘阿地拉·阿不力米提(以下简称“阿地拉”)的人生,也让她和一批批衢州援疆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。
在每位衢州援疆人的心里,她就是指挥部的女儿。
初见阿地拉,是在阿拉尔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一身民族服装的她,秀丽端庄,正以自身经历,宣讲南孔文化的爱与义。
再见阿地拉,是在记者赶赴阿克苏的采访车上。这时,我们才知道,为了这场宣讲,已有5个月身孕的她,要来回奔波5个多小时。
采访车上的讲述,儒学馆里的讲解,和市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徐登富夫妇的亲情连线,与市第十批援疆指挥部干部的工作交流……越对阿地拉深入采访,越让我们感到,“指挥部女儿”已从一个称呼变为情感的升华、团结的纽带。
阿地拉是不幸的。9岁那年,父亲因病去世。母亲独自带着她和弟弟。一家子生活虽然艰苦,但依然乐观坦然。
阿地拉是优秀的。2012年,她以全县高考第一的成绩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。但高兴之余,她又为学费发愁,靠母亲一人的微薄收入,要供她和弟弟同时上学,显然力不从心。
阿地拉也是幸运的。是祖国援疆的政策,让她找到衢州援疆干部这些亲人,并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。
此时,阿地拉又面临着人生第二次选择。她同时考上了浙江省机关公务员和杭州一所名校的教师。
“想到衢州援疆的亲人都能从万里之外一批批来到乌什,关心和帮助我们,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回到自己的家乡。”阿地拉最终选择回到乌什县第三中学,成为一名语文老师。
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,阿地拉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。她的心里,始终铭记着衢州援疆人的恩情。她将这份情转化为行动,资助了班里两名贫困学生,“我想像当年援疆亲人帮助我一样帮助他们,将这份爱传递下去。”
2022年初,在第十批援疆指挥部的帮助下,阿地拉又作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——转行成为乌什县南孔儒学馆的一名讲解员。
“衢州援疆指挥部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,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。”阿地拉说,她愿意当一名文化润疆的使者,向各族群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讲好南孔故事,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乌什开得更艳。
如今的阿地拉,不仅是南孔儒学馆讲解员,也是乌什县8090南孔文化宣讲团的一员。从机关单位到企业车间,从农村巴扎到学校课堂,这个长于乌什、学于浙江的新疆姑娘,用她一场场“声”入人心的精彩宣讲,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。
“我要把我的亲身经历讲给每个人听,我就是最好的例子。”阿地拉说,当老师只能影响一个班级的学生,当讲解员,能够影响一群人一城人……
“阿地拉是我们衢州援疆指挥部的女儿,也是援疆人与乌什百姓团结互促的‘纽带’!”第十批援疆指挥部指挥长李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阿地拉和衢州援疆指挥部有着不解之缘,相信她的加入,会让更多乌什群众了解南孔文化,增进两地群众的认同度、亲近感。